依法治漁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漁業法執法檢查側記
(法制日報)天津,瀕臨渤海,河道眾多,水域廣闊,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之稱。豐富的水域資源奠定了天津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漁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漁業法是實現依法治漁、依法興漁的根本制度遵循,貫徹實施好漁業法對于推動我國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開展漁業法執法檢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2019年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此次檢查漁業法貫徹實施情況是此法自1986年制定實施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的第一次執法檢查。
9月23日至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漁業法執法檢查組在天津開展為期三天的執法檢查。檢查組召開了情況匯報會,聽取天津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全面介紹,前往天津市水產研究所、水產良種場、水產養殖公司、海水資源開發公司、北塘漁港等多地,了解漁業法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存在的現實問題。
“2018年,我市漁業經濟總產值80.08億元,在農林牧漁產值中占比20.51%。水產品產量32.6萬噸,漁民人均純收入25803元,均呈現增長趨勢,漁業逐步發展成為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天津市副市長李樹起介紹說。
加強抽查確保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9月23日,執法檢查組抵達天津后,直接奔赴天津市水產研究所。研究所隸屬于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設有天津市海洋牧場技術工程中心、天津市觀賞魚技術工程中心、天津市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站、天津市水產引育種中心、天津市海洋生態科技園。
“天津是北方最大的觀賞魚集散地,作為直轄市,其漁業定位為都市漁業,而觀賞魚養殖產業是都市漁業的重要體現。”天津市水產研究所負責人介紹說,研究所為此開展了觀賞魚品種選育與人工繁殖、病害防治、功能飼料、水質調控、高效綠色模式等技術研究,培育了元寶級血鸚鵡、財神級鸚鵡、小丑魚等,促進了觀賞魚的品級提升,增加了養殖效益。
南美白對蝦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也是該研究所研究和示范推廣的一個重點。而說到南美白對蝦,研究所負責人向檢查組介紹說,近年來,該品種發生病害越來越常見。為此,天津市疾控中心每年在蝦苗種繁育季節,針對天津市濱海新區重點對蝦育苗場開展水產苗種入場檢疫工作。檢疫時間從每年4月到6月,近三年來共抽樣監測對蝦苗種樣品438個,所采集樣品進行國家規定一、二、三類疫苗病原監測,有效防止對蝦疫苗病原通過苗種階段的攜帶進行流行擴散。
近年來,天津市為有效控制漁業養殖中水生動物重大疫病的流行,依據漁業法、動物防疫法、《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開展重點育苗場入場檢疫工作,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升。水產養殖病害預報預警機制進一步完善,建有區級防病站8個、診療點42個。建設放心水產品基地62個,無公害水產品認證企業162家,獲得證書產品306個。產地水產品檢測合格率由2010年的96.4%提高到2018年的99.4%。
下一步,天津市將加強水生動物疫病和水產品質量管理,編制《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地方管理規定》,組織開展地方獸醫官培訓,加強苗種產地檢疫,強化養殖環節用藥監督抽查,嚴把漁業生產苗種質量關。
多措解決環境需求與過度利用矛盾
長期以來,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使得漁業資源修復能力日漸弱化,水產養殖布局不合理、養殖水域周邊污染、不科學不協調的養殖方式,造成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此次在天津執法檢查期間,檢查組重點了解了天津市推動解決優美水域生態環境需求與漁業資源環境過度利用之間矛盾的具體舉措。
9月24日,檢查組一行來到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北塘漁港。據濱海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積極推進海洋資源總量管理,加強海洋漁業資源養護,確保資源合理利用,濱海新區首次實行限額捕撈試點制度,制定實施方案,劃定限額捕撈區域,將海蜇資源作為專項捕撈試點品種,實行捕撈總量控制。
除了實行海蜇資源限額捕撈試點制度,天津市還進一步完善禁漁期制度,包括在于橋水庫劃定禁漁期和禁漁區,在潮白新河段發布《關于全面鞏固潮白新河、青龍灣減河、引泃入潮河水環境整治成果的通告》,禁止非法捕撈行為,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實行海河、遼河、松花江和錢塘江等4個流域禁漁期制度的通告》,實行海河流域禁漁制度,嚴格執行海洋伏季休漁新制度,進一步強化禁漁期和禁漁區管理。
為嚴格控制國內捕撈,天津堅決落實海洋漁船控制目標和漁獲物產出控制目標的雙控制度,積極推進漁業減船轉產和漁船更新改造,累計壓減近海捕撈漁船68艘,更新改造41艘,減供給的功率4557千瓦,漁業資源捕撈量相比2015年減少20%以上。
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天津市強化水生野生動物利用執法檢查力度,查辦非法利用水生野生動物案件4起,罰沒救護海龜、江豚等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44只,赴廣東國家級海龜保護區放生綠海龜10只,接受海關罰沒水生野生動物制品213件。
在增殖放流方面,專門安排增殖放流工作,增加海洋漁業品種,豐富生態環境。通過增殖放流,實現了渤海灣水下生態環境的改善。
此外,近年來,天津市嚴格落實海洋漁船“雙控”制度,調整油補資金使用方向,制定《天津市國內漁業捕撈和養殖業油價補貼政策調整總體實施方案(2015-2019年)》。積極推進漁民減船轉產和漁船更新改造,目前海洋減船68艘,核減功率4557千瓦。更新改造22艘,其他正在建造中。漁業資源捕撈量相比2015年減少20%。貫徹《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加強漁船分級分區管理,強化漁船漁民組織化管理,深入推進內陸漁船“三證合一”改革,全面完成新版內陸漁業船舶證書換發工作。
“我們將扎實開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持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天津市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將繼續實施增殖放流,恢復漁業資源,到2022年,每年放流水生生物苗種10億單位以上。穩步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建立智慧型海洋牧場監測平臺,啟動南港工業區外海區域海洋牧場建設。開展水生野生動物宣傳月活動,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提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水平。
假冒偽劣導致良種不良亟待解決
“禾花鯉下酒,見者不走。”“魚兒出田,戶戶飄香。”這是民間對津新禾花鯉的贊譽。該魚是我國傳統稻田養殖品種,也是淡水魚中的美味佳品,從南宋開始,歷代都作為貢品,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如今,它成為天津換新水產良種場原生態綠色新品種中的一個。
9月24日,檢查組來到始建于1957年的民營集體企業天津換新水產良種場,見到了今年已經80多歲的老場長金萬昆。他從1953年就開始從事水產養殖和育種工作,跟魚打了60多年的交道。在該場的育苗室里,老爺子向執法檢查組如數家珍地介紹了該場目前培育的各種優良品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該場在1999年被評為天津市市級水產良種場,2002年晉升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現已發展成為淡水魚類育繁推一體化的大型科技型種業企業。
以天津換新水產良種企業為代表,目前,天津市已有國家認定新品種11個,全市苗種繁育量達到200億以上。
“近年來,天津市實施水產種業發展扶持項目,配套制定水產原良種場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種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水產優良品種選育取得新進展。”據李樹起透露,下一步,天津市將開展種業提升行動。加快發展現代水產種業,培育適應性廣、生長性能優、抗逆性強的養殖新品種。建設名優淡水魚繁育場、鯉鯽魚種質資源場等一批水產良種繁育基地,提高良種繁育規模化水平,全面提升水產良種質量。
但與此同時,漁業良種市場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天津換新良種企業為例,該場在贏得養殖和消費市場的廣泛認可與信任的同時,也招來了不法魚苗企業的仿冒,有的甚至公開使用換新場的魚苗包裝,造成真正的良種推廣難。
“近年來,這種現象越發嚴重了。”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推廣良種,搶占市場,今年他們不得不采取主推品種降價50%的措施來與偽劣苗種企業抗衡,這不僅造成了銷售收入大幅減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良種不良、優種不優。“我們希望國家能從立法上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保障真正良種企業的合法正當權益,促進真正良種順利推廣,實現水產綠色養殖和可持續發展。”該負責人說。
(責編: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