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盡管履職民盟中央主席只有一年半,丁仲禮就已跑遍了全國30個省級民盟機關,通過座談走訪,迅速摸底。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民盟的全體同志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為民族復興而奮斗,這是題中應有之意。”丁仲禮說,“因此,我必須去了解民盟的同志,他們的工作狀態,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能力水平,否則我會心中沒數,也不會知道各地基層的同志,他們面臨的困難是什么。”
經過一年的調研,丁仲禮有了底氣,“這支隊伍是可以放心的,這支隊伍是能做事的,這支隊伍未來的發展是有前途的。”
就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的前一周,丁仲禮剛從貴州畢節調研回來,這是民盟中央的重點調研課題之一,也是需要長期跟蹤的扶貧試點區域。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的課題,民盟中央深入到基層,讓參政議政更加務實和有效。
“更進一步”是任期內最大的挑戰
中國新聞周刊:從科學家到民盟中央主席,你有何感受?
丁仲禮:首先,新的崗位對每一個人來說,不管以前的知識儲備、眼界、能力有多強,都會面臨很多的挑戰,都會感到不足,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
在一年多的工作中,首先我覺得民盟的工作還是比較好做的。一方面,多年以來,民盟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工作體系,而且一直運轉良好;另一方面,民盟有31萬盟員,大多是中高級知識分子,一旦民盟需要,就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此,無論是調研也好,寫建議也好,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快速調動各方力量。這要感謝民盟的先賢前輩和同事們這么多年打下的基礎。
但如何把民盟的工作在前任的基礎上更推進一步,也就是說,任期內我能給這個單位留下什么?我在前面的基礎上有什么新的進展?這是作為一把手必須考慮的問題,也必須要對自己有這樣一個要求。
從這個角度,我覺得還是很有壓力的,因為前任的工作都很不錯,我們能不能更進一步,拿出更好的履職成果,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了。
中國新聞周刊:在你的任期內,有什么樣的具體要求?
丁仲禮:如果說對自己的要求,我希望讓民盟的工作在過去的基礎上有所前進,有所擴展。比如說在議政領域,在社會服務方面都有所進步,當我卸任以后,能得到民盟同志們的認可,認為我給民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使民盟的社會影響力、民盟的整體水平有所提高,這樣我就滿意了。
至于對民盟的具體規劃和要求,則是先由各部門從參政議政、社會服務、思想宣傳和理論研究、組織建設、機關建設等方面分門別類提出規劃,最后由民盟中央常委會做決定,之后督促各個部門去實施。
要提出對國家有利的建議
中國新聞周刊:民盟以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你們在選擇參政議政的重點時,會更多從哪些方面考量?
丁仲禮:的確,民盟是以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民主黨派,成員也主要以教育、科技、文化領域為主,屬于專業性較強的群體,強調以更深刻的專業知識服務于國家,服務于人民。我們有31萬盟員,在選擇參政議政的重點時,在確定重點調研的方向時,同我們的界別特色有較多的掛鉤。
脫貧攻堅是國家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也與民盟關注民生的工作緊密結合,所以我們積極參與。大家關心的,比如科技體制改革、教育改革發展、區域發展戰略、生態環境等,都跟我們的專業背景相關。
我們強調要說真話,要說有用的話,不能說虛話,不能說無關痛癢的話,因為既然我們要向中共中央建言獻策,就要利用這種機會,說出我們認為對的話,對國家有利的建議,讓領導們認為值得關注,或值得進一步研究。因此選擇課題的時候,更多還是跟我們的專業結合。
當然,遇到一些共同性、熱點性的事情,比如中美貿易戰、中美科技戰等,調研工作也必須有所涉及,因此我們也會選幾個在不同階段的熱點問題,發出自己的聲音。
所以,從民盟中央角度,布置調研項目有兩個維度,一是堅持界別,在界別的基礎上說一些話;二是關注國家的重點與熱點問題。而從省一級、市一級的組織角度,則更多的是關注本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是否會有意識對中長期和短期的課題進行部署?
丁仲禮:民盟參政議政的調研課題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中央的層面,比如去年的長三角一體化項目和今年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都是中共中央委托調研的項目。此外,圍繞經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每年會主持召開高層協商座談會;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總理會主持召開一場座談會。在中央層面,民盟提出的建議更多是長期的、基礎性的問題,或者是我們認為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專業性的問題。
另外一個層面,針對一些熱點性的問題,我們給中共中央的建議可以通過直通車渠道,直接通向中共中央高層。熱點問題一般是集中在某一點上的事情,比較具體,這些問題我們就通過直通車的渠道傳遞到中央高層。
中國新聞周刊:去年春節前和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民主黨派提出“四新”“三好”要求,你對此如何理解?
丁仲禮:習近平總書記對民主黨派提出了“四新”“三好”的要求,“四新”就是新時代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三好”是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要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
進入新時代對民主黨派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是“同事”,又是“幫手”,同時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參謀”,也就是說要提出有價值、高質量的建議。實際上,做到“好同事”“好幫手”相對比較容易,但“好參謀”就很難了。
所以我覺得在新時代,根據中國政治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世界的變化大勢之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要有新的內涵,要與時俱進,要有更高的要求,這與此前“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16字方針內容一致,只是要求更高了。
我認為,在“四新”“三好”要求中,最難的是做“好參謀”。所以我們才會有一些長期要堅持的調研項目,要組織調研課題,組織專門委員會開展工作,同時讓年輕盟員參與到調研項目中去,以保證后繼有人。
(責編: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