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內蒙古察右前旗、太仆寺旗曾是國家級貧困旗縣,在全國人大機關數年的定點幫扶下,“兩旗”已于2020年成功脫貧摘帽,草原人民踏上了幸福生活的新起點。
2020年3月4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以下簡稱“兩旗”)正式脫貧,終于摘掉了持續26年的國家級“貧困帽”。這標志著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兩旗”取得重要成果。
全國人大機關于2016年正式定點幫扶察右前旗,而與太仆寺旗“結緣”則要追溯到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高度重視定點扶貧工作。栗戰書委員長對做好機關定點扶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王晨副委員長赴太仆寺旗調研定點扶貧工作,沈躍躍副委員長、顧秀蓮原副委員長先后帶隊赴“兩旗”了解定點扶貧工作并捐贈物資。此外,全國人大機關黨組每年召開會議研究定點扶貧工作。機關黨組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楊振武,機關黨組副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信春鷹堅持每年帶隊赴“兩旗”實地調研,捐贈扶貧款,并在調研中確定落實了多個重點項目。
2016年以來,全國人大機關通過多種方式,累計為“兩旗”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2000余萬元,協調引進各類幫扶資金和物資3.05億元,還積極推進重點產業項目,深化志智雙扶,配強掛職干部,并且利用“互聯網+”的消費扶貧模式助力“兩旗”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記者從全國人大機關扶貧辦獲悉,察右前旗和太仆寺旗的貧困發生率分別由2015年的11.82%和5.23%,下降至0,脫貧人口超過3萬余人。
用“小土豆”書寫察旗脫貧“大文章”
察右前旗位于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產區——有著“中國薯都”之稱的烏蘭察布市。這里降雨量少,氣候干燥,日照充足,是馬鈴薯的理想種植地區,產業發展潛力很大。但長期以來,原始的種植方式導致馬鈴薯產量低、品質差。
如何用“小土豆”做出脫貧“大文章”?2018年,楊振武秘書長在察右前旗調研時指出,要緊緊抓住國家推動馬鈴薯主糧化開發戰略機遇,立足察右前旗耕地和土壤條件,探索推動馬鈴薯納入國家糧食補貼范圍,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拓寬產業發展、產品研發和宣傳引導,做好小土豆的“大文章”。
2019年全國人代會期間,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烏蘭察布市市長費東斌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大馬鈴薯主糧化扶持力度的建議”,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被納入重點督辦建議。
同時,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和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單位積極對接聯系,針對馬鈴薯主糧化面臨的問題赴烏蘭察布市開展聯合調研。
通過多方努力,建議辦理成效顯著——察右前旗被納入國家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試點旗縣,農業農村部每年給予專項資金2000萬元,共補貼三年;安排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輪作任務30萬畝,補助資金3500萬元;烏蘭察布市還統籌補貼1.1億元用于馬鈴薯種植……這些措施有力推動了當地馬鈴薯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脫貧。
察右前旗迎來土豆豐收。(全國人大機關扶貧辦供圖)
此外,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還積極與全國人大機關掛職扶貧干部和當地有關負責同志溝通聯系,協助推進察右前旗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進一步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察右前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于2020年4月16日通過國家評審,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入選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的旗縣。據掛職察右前旗的全國人大機關干部介紹,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成功創建將輻射帶動全旗19萬畝馬鈴薯、8萬畝果蔬以及烏蘭察布市400多萬畝馬鈴薯、70多萬畝蔬菜為主導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加快推進烏蘭察布市乃至內蒙古自治區同類型旗縣的產業發展,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助力鄉村振興。
把鐵路通到太旗去
錫林郭勒盟是內蒙古自治區僅有的兩個不能坐火車到北京的盟市之一。太仆寺旗位于錫林郭勒盟南端,是內蒙古最靠近北京的旗縣之一,卻一直未開通鐵路,交通十分不便。
“要致富,先修路。鐵路富民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重要途徑,一直沒有通鐵路也是制約太仆寺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邵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因此,從九屆全國人大開始,常委會和機關領導同志就一直關心和推動這個問題的解決。
為此,全國人大環資委積極推進太錫鐵路(太子城至錫林浩特)途經太仆寺旗并設站的相關事宜。其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東福為太錫鐵路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他表示,國鐵集團高度重視鐵路對扶貧攻堅的支撐促進作用,將深入研究在太仆寺旗設站的技術方案,努力為太仆寺旗等沿線地區脫貧作貢獻。
其間,國鐵集團會同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相關單位對太錫鐵路過境太仆寺旗并設站的方案持續優化完善,最終確定采用過境太仆寺旗西山坡并設站的方案,線路展長4公里。
2020年9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太錫鐵路可研究性報告,太仆寺旗未通火車的歷史即將結束。曾在錫林郭勒盟掛職的人大機關干部激動地告訴記者:“在太仆寺旗西山坡設站,將讓太仆寺旗迎來鐵路的開通,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
“互聯網+”助力消費扶貧
在幫扶發展致富產業、開通鐵路的同時,如何幫助貧困戶將優質農產品以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銷往全國各地,是全國人大機關和掛職干部們扶貧工作的重點。
當前,產品銷售已經從原來面對面的傳統銷售模式,轉變為線上體驗介紹、線下物流配送的新模式,不僅消費模式升級,消費體驗的優化也在推動銷售規模的擴大。然而,不少地理位置偏僻的貧困村,交通極為不便,物流基礎薄弱,優質的農產品很難得到銷售和推廣。
位于太仆寺旗的紅喜村,自建制以來長期不通郵,村民們郵寄物品和收發快遞都需要到8公里以外的紅旗鎮。為打通消費扶貧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國人大機關扶貧干部的努力推動下,太仆寺旗電子商務配送站建設單位在紅喜村設立了電子商務配送中心。同時,扶貧干部幫助紅喜村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成立太仆寺旗紅喜農牧業有限公司,注冊“紅喜”商標,并利用直播帶貨方式,為太仆寺旗及紅喜村的產品探索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經多方努力,“一畝薯”土豆、益口原藜麥和寶昌熏兔等紅喜村特色產品被推上“人民優選”綜合銷售平臺。這些產品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被多家電商銷售平臺納入采購產品清單。
太仆寺旗紅喜村村民為農產品設計包裝。(紅喜村供圖)
像這樣通過“互聯網+”讓優質農產品走向市場,通過消費帶動扶貧的例子不在少數。2020年,全國人大機關協助察右前旗成功舉辦了電商直播技能培訓班,并通過協調京東云倉、公益人大等八家電商平臺銷售察右前旗的產品,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保證了村民們每天都有收益。
值得關注的是,為創新扶貧模式、推進精準扶貧,2018年初,全國人大機關扶貧辦和中國銀行旗下中益善源公司運營團隊共同努力,成功開發了公益人大精準扶貧平臺,太仆寺旗和察右前旗千余款農特產品陸續上線公益人大平臺,牛羊肉、土豆、藜麥、燕麥、酸奶等深受全國人大機關干部職工及平臺廣大用戶的喜愛。
據全國人大機關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年間,公益人大平臺助推“兩旗”1200余款產品上線,實現銷售額1644.91萬元,全國人大機關累計購買貧困地區農特產品936.52萬元,助推其他聯盟單位采購“兩旗”農產品金額達926萬元。(文/《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 田宇 趙禎祺)
(責編:江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