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兩旁種滿花草的平整水泥路面走上一段,便來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神林鄉辛平村村民潘文斌的院子,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片坑洼的泥濘小路,用潘文斌自己的話說,“以前下雨天人都要扛著自行車走呢”。
寬敞明亮的房間內擺放著現代化電器,曾經臟亂的旱廁也被如今整潔的水沖式衛生間所替代……3月30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在辛平村看到村民的生活相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潘文斌家廚房的門上,一副綠色的對聯格外引人注目。“之所以用綠色是因為廚房要做到綠色健康,也時刻提醒自己今天的好生活是綠色發展所帶來的。”潘文斌激動地說,生態環境的改變讓我們迎來了新生活,也真正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義。
3月28日至3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率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在寧夏開展執法檢查。檢查組先后到銀川市、吳忠市、固原市等地,通過實地檢查、召開座談會、隨機抽查等方式開展執法檢查。
沈躍躍指出,環境保護法是環境領域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規定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構建起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要加強法律的學習宣傳普及,強化落實法定職責,推動重要法律制度執行,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向好,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
推動學習宣傳普及環保法律
3月30日上午10時,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麗鑫農殘膜回收加工廠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場區內堆放著大量回收來的農殘膜,準備重新加工后“變廢為寶”。據加工廠負責人趙延鑫介紹,企業通過回收殘膜,將其加工成聚乙烯產品重新投入市場,聚乙烯作為重要的防水材料,可以用作排水井蓋、雨水網等公共設施建設中,如今已形成殘膜回收、研發、銷售產業鏈。
曾幾何時,這些殘膜被農民隨意丟棄,給土壤、環境造成了巨大污染,如今的轉變離不開政府對環境保護法的大力宣傳。通過多次走進田間地頭為村民普及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使村民逐漸認識到了殘膜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自覺配合進行殘膜回收。目前,原州區每年殘膜回收利用率達95%以上。
執法檢查期間,每到一處檢查點,檢查組都會詢問當地環保法律法規宣傳普及情況。積極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宣傳也是寧夏貫徹實施環境保護法的一項重要工作。
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劉可為介紹說,寧夏將環保法及相關政策解讀列入干部網絡學習內容,并加大生態環境系統人員集中培訓,提升學法用法能力。同時,重點加強企業環保法規宣傳教育,通過專題培訓、檢查調研、發放資料等形式講解新形勢下環境保護法對企業環保的要求,使環境保護法中按日計罰、查封扣押等內容眾企皆知。寧夏還專門安排環境宣傳教育工程資金2800萬元,用于開展環保法律政策的宣傳貫徹。
不過,劉可為在實際工作中也發現,一些地方和干部環保意識仍需提高。比如,環境保護法規定“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但有些干部不能正確把握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對寧夏生態環境的脆弱性缺乏足夠認識,忽視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能力,只想鋪攤子、上項目、擴規模,存在上馬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等情況。還有的對貫徹環境保護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特別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個別地方在尋求經濟恢復性增長的同時,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有所減弱。
“要通過多種宣傳方式,引導企業、組織、公民、青少年增強環保意識,讓每個人都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沈躍躍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法律的學習宣傳普及,用法律武器破解難點堵點問題,在法治軌道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完善地方立法壓實工作責任
環境保護法是一部在生態環保領域起統領作用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在貫徹實施法律的同時,寧夏也在通過推動地方立法工作,構建地方環保法規體系。
“自2015年以來,我們將立法任務作為每年的重要工作全力推進,持續完善地方生態環境法規體系。”在向執法檢查組匯報工作時,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張柏森介紹說,自2016年開始,在寧夏環境保護條例修正基礎上,結合寧夏區情和生態環境領域工作實際,每年均新增一部地方性法規。截至目前,已先后推動完成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等立法工作,共完成生態環境領域地方立法4部,法規修訂10次,目前已基本形成“7條例+3辦法”的寧夏生態環境法規體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條例也已列入2022年立法工作計劃中。
在地方立法方面,執法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王毅注意到寧夏在2011年出臺了環境教育條例,其中對環境教育的概念,政府部門、學校的環境教育職責等作出規范。
“環境保護法第九條對環境保護教育作了具體規定,目前也在考慮是否有必要制定專門的環境保護教育法。”王毅指出,寧夏在環境教育方面的地方立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
“環境保護有法可依的同時,也要堅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定責任。”劉可為介紹說,寧夏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3次制定修訂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斷加強屬地管理和“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硬約束,壓實各級各部門工作責任。
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
保護黃河這條“母親河”,一直是寧夏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3月29日下午,執法檢查組來到吳忠市新寧河清水溝利通區段岸邊,陣陣清風徐來,水面碧波蕩漾,水光瀲滟,河邊的林蔭小道成為附近居民散步休閑的最佳去處。
但在從小居住在清水溝旁的東塔寺鄉人大代表、東塔寺鄉石佛寺村主任馬勇的記憶中,小時候這里是另一番景象——渾濁的河水泛著異味,岸邊沒有完整路面,人們都避而遠之。
“清水溝是吳忠市重要的入黃排水溝道,全長27.3公里,沿途有21條支溝匯入其中,主要承擔流域內雨水、上游洪水、31.4萬畝農田灌溉退水、沿線工業企業及城鄉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泄任務。”吳忠市水務局局長蘇曉理說,2016年以來,吳忠市加大清水溝干支溝道的治理力度,投資3.36億元實施了吳忠市新寧河水生態治理工程。通過拆除溝道兩側散亂建筑,關閉取締沿溝小作坊、私屠濫宰加工點,有效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治理沿線9條支溝33公里,綜合治理了清水溝市轄區段11公里。
新寧河治理是寧夏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的一個縮影。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李郁華介紹說,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寧夏不斷完善規劃政策,印發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督促相關部門制定水安全保障、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等專項規劃,制定財政、深化河湖長制等助力先行區建設的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了“1+N+X”的規劃政策體系。此外,不斷健全推進機制,在黃河流域開展立法保護工作,推動出臺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促進條例,積極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作,強化與上下游省區在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作互補、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等方面的合作聯動。
為確保落實,寧夏實行領導包抓、部門負責、組建專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全方位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全面清理整治“四亂”、灘地被占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沿黃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目前,黃河干流已連續五年保持“Ⅱ類進Ⅱ類出”,寧夏全區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3.3%,劣Ⅴ類水體全面“清零”。
盡管初見成效,但李郁華也深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艱巨任務,特別是寧夏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水資源嚴重缺乏,水土流失面積1.61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4.2%,高于黃河流域平均水平,這使得黃河兩岸濕地面積大幅下降,水生生物多樣性持續降低,黃河流域寧夏段整體性、系統性的生態退化萎縮趨勢加重。
執法檢查組指出,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重大意義并轉化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以執法檢查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用好法律武器上下功夫,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趙晨熙)
(責編: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