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詢問是由人大監督權中的詢問延伸而來,是人大一種特定的監督方式,是人大常委會對于“一府一委兩院”某項工作,通過專門會議以問詢的形式督促其整改完善的詢問活動。相比較于普通詢問,專題詢問更加規范正式,監督效果也更強。自十八大以后,人大系統的改革重心向基層轉移,基層人大成為重要著力點,工作持續推進落實。通過對縣區人大專題詢問制度運行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促進其在法律地位上進一步明確,理論體系上進一步完善,規范開展的流程和方式,從而提高人大代表履職實效,促進人大監督工作更好的規范化、常態化開展。
一、加強專題詢問制度建設
清除開展專題詢問的思想障礙。對于基層人大領導干部來說,必須端正工作態度,認真學習人大的業務知識,認清專題詢問的目的。克服面子觀念、庸官懶政等思想障礙,抱著對組織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在人大監督工作中敢于作為、敢于發力,在專題詢問中敢于發問。
完善基本法律對專題詢問的規定。由于專題詢問是一種實踐先行的監督方式,有關法律的出臺并沒有跟上實踐的速度,有別于其他有關法律的出臺。國家基本法律對于專題詢問的規定應逐步明確,提升專題詢問的法律地位。
二、規范基層人大專題詢問流程
程序性是人大行使職權必備的要素。為了使專題詢問這項制度的作用能夠在基層人大實踐中得以最大發揮,必須把握好詢問流程的規范嚴謹。在專題詢問議題選定后制定細致全面的工作方案,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細節,把握好專題詢問的選題、組織實施、問后監督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精準選題
專題詢問的選題及其詢問中的具體問題是開展好這一監督工作的關鍵。各縣區人大專題詢問的選題應立足基層,做到想民之所想,問民所欲問。選題時要立足實際,對議題中相關問題解決推動的難易程度要有所把握,選擇政府有能力推動解決的議題。要根據當地實際選準迫切性、代表性的問題,在選題的內容上,要圍繞黨委中心工作,把焦點集中到“一府一委兩院”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老百姓重點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因為一次專題詢問開展的時間有限,所以會議中進行問詢的內容不可能十分的全面。因此縣區人大的專題詢問問題更需要少一些“高大上”,多一些“精專深”,“精”說的是詢問問題的選取要精準,找到議題的關鍵;“專”說的是問題選取的要有針對性,說行家話,專業性要強;“深”要求問題切中要害,不要搞形式主義。
深入調研
專題詢問的問前調研要深入。一要明確調研的思想和目的,了解所選專題的調研重點在哪里,找準方向。二是調研方案制定要詳細,使得參加調研的相關人員清楚工作安排,也便于相關部門做好調研準備工作。三是創新調研方法,將傳統調研方法和現代調研手段相結合,既要用好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走訪群眾等傳統調研方式,也要積極使用網絡調查、大數據、融媒體等新興技術進行調研。四是將調研“沉”下去,到基層中去,到一線上去、到群眾中去深入調研,細致研究。專題詢問底氣足不足、能否有力度取決于調研是否有成效。
增強互動避免“走過場”
專題詢問會前與被詢問的相關單位進行溝通無可厚非,但是在溝通過程當中,要把握好工作的原則性,對不該提前透露的詢問內容應嚴格遵守規定,各地基層人大出臺相關《辦法》應明確有關紀律,劃清責任。詢問現場的互動性要加強,受詢單位不能把問詢搞成工作匯報,或者只顧著談成績不去提問題,更不能答非所問。問答要有針對性,在把握好詢問目的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有點“火藥味”,通過問答的互動及追問增強問詢成效,強化監督功能。筆者以為,基層人大的專題詢問精彩的地方在于這種現場問答互動,通過這種針鋒相對的問答對詢問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找出更加優化的問題解決方案。
三、強化基層人大建設
基層人大領導、代表、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專題詢問在基層開展的水平高低和效果好壞。
完善基層人大組織建設
基層人大的組織建設是專題詢問制度運行的基礎。要進一步完善地方人大選舉制度,代表是人大監督的主體,人大常委會和人大機關是專題詢問制度運行的載體,基層人大要完善常委會組成人員結構,加強人大機關隊伍建設,把人大代表履職的基本能力和素質納入到基層人大代表的選舉和考察中。
提高基層人大常委會會議質量及人大機關工作效率,完善基層人大制度建設。落實中央《若干意見》精神,健全常委會工作機構,進一步明確基層人大機關各工委的職能,在縣區人大中設立并發揮研究室工作職能,對基層人大的人員編制予以適當擴充,補充專業對口工作人員,增強履職力度,改善各工委年齡結構,為營造優質專題詢問環境打好組織基礎。
加強基層人大代表履職培訓
一是加強基層人大代表的履職能力培訓。通過開展集中培訓、下發資料學習等形式,提升基層人大代表履職能力,使得在開展專題詢問時能夠真正的參與到其中。探索新型培訓形式,如手機履職APP、人大網站、網上視頻講座等現代新興方式方法,方便代表進行自主學習,讓人大代表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得到提高,在專題詢問之中得以運用。
二是對專題詢問的認識和理解要進一步加強。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應該強化自身監督意識,加強對專題詢問工作的學習,充分發揮各地基層人大代表之家及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功能作用,探索舉辦專題詢問專題培訓。通過了解專題詢問與一般詢問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優勢,督促所詢問題工作的落實。
探索基層人大“智庫”與網絡專欄建設
建立基層人大“智庫”制度,對“智庫”專家合理配備補充。各地區基層人大可以探索建立服務于基層人大工作的人大“智庫”,在專題詢問工作中充分發揮“智庫”功能。加強與各領域各行業專業人士的溝通聯系,在開展專題詢問時征求相關領域或者相關行業專家、學者的意見。
推進專題詢問網絡專欄建設,全國人大官網雖然有專題詢問的專欄,但是主要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展現全國人大專題詢問開展情況,詳細的內容及問后監督情況很難查詢了解到。各級人大可以探索建立專題詢問專欄,將本級及其下級人大專題詢問開展的方案、資料及跟蹤落實情況進行專題匯總,進行公布,便于群眾進行了解監督。
四、完善基層人大專題詢問問后監督機制
及時梳理分析。在專題詢問會后要及時對詢問的問答內容梳理分析,包括問詢過程中涉及的重點內容、相關的建議意見以及受詢單位會上的承諾及答復進行整理歸納,并且進一步研究分析,對專題詢問中反映出來的具體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詳細的辦理意見,形成的常委會審議意見進行交辦。
處理情況反饋。“一府一委兩院”及其有關部門接到專題詢問審議意見后,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作為,主動反饋辦理情況,各部門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工作落實下去,將審議意見辦出成效。當然,各部門在落實專題詢問審議意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應及時與主管單位和人大常委會進行溝通反饋,杜絕推諉扯皮。需要多部門協調辦理的工作,人大常委會應及時與政府進行溝通安排,調整工作辦法,使所反映的問題能夠真正的推進解決。
跟蹤督辦檢查。監督工作永遠離不開考核督辦,合理的考核機制有助于提高督辦效率。在專題詢問會后,常委會可以及時設立督辦組,將制定的督辦方案下發有關部門,要求相關應詢部門及時按照審議意見在限期內認真落實相關工作。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的召開督辦會議,強化落實監督,加強跟蹤力度。可以將專題詢問中反映的問題納入人大年度代表意見辦理工作,形成專題交辦落實。
人大常委會根據應詢部門在限期內的辦理落實成效,可以在常委會主任會議上進行研究,如果切實取得辦理成效的應及時以公告形式面對社會公布,如果辦理成效緩慢或者存在問題,應監督政府抓好責任追究并且制定進一步落實方案。必要時可以依法采取質詢案、人事罷免案等剛性監督手段,保障監督成效。政府也可以將專題詢問會后落實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創新跟蹤問效的辦法,促進有關工作落實。
五、推進人大專題詢問宣傳工作
加強民主法治宣傳。注重民主法治宣傳工作,激發民眾參與國家治理,共建和諧社會的熱情。想要真實了解廣大群眾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必須要發揮廣大群眾參與治國理政的主觀能動性。基層人大專題詢問涉及的議題更多傾向于關于民生問題的解決,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會議全程都與群眾息息相關,離不開群眾的廣泛知曉、積極參與和隨時監督。
推進專題詢問公開化。充分運用宣傳媒體,逐步推進專題詢問的公開化。除了人大機關要加強宣傳外,政府有關部門圍繞詢問的議題,也應該主動要求媒體進行宣傳、邀請群眾參與監督。適當邀請專題詢問中所涉及領域的專家學者列席參會,了解其對詢問中反映問題的看法和建議,尋求更實效的解決辦法。隨著縣區專題詢問逐漸常態化,參與詢問的雙方民主法治意識增強,在把握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符合憲法和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擴大向媒體及群眾的開放程度,適時采取包括電視直播,網絡直播,微博微信自媒體等多種渠道宣傳報道,盡可能全面的公開專題詢問的過程和內容。
完善拓展宣傳渠道。要注重信息化手段,利用各種媒介開展好法治宣傳,宣傳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好的載體,各地基層人大應該努力完善自身宣傳平臺,充分發揮人大網站、微信公眾平臺、代表履職手機APP等宣傳載體作用,及時更新,提高群眾關注度,將專題詢問的成效宣傳出去。
充分利用當今新媒體融合下融媒體的共享性、快捷性、互動性的特點,使得基層人大宣傳工作跟得上發展的旋律。充分發揮各地縣區人大常委會研究室職能,在宣傳的內容和形式上創新。多角度多手法撰寫文稿,將開展專題詢問的目的和效果生動具體的報道出來,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邀請媒體采訪、與新聞記者約稿等方式提高對于專題詢問報道稿件的質量和刊發率,努力實現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宣傳。
結 語
專題詢問從初次開展以來,目前為止已經歷時十載,已然成為新時代人大重視監督工作的研究,創新監督方式的抓手。隨著我國監督法、組織法、代表法等法律的完善,以及專題詢問制度本身的健全,這種比較符合工作實際、可操作性強的監督方式,今后必然會成為人大監督工作的重要方法,助推“一府一委兩院”工作開展,保障人民群眾權利。(文: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人大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