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原則和制度設計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都要受到制約和監督。”人大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對于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保證憲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保證各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保證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和實現。寓支持于監督之中,人大監督在不斷探索中實現提質增效,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聚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開展監督工作。正確監督,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找準人大監督的定位,妥善處理人大同“一府一委兩院”的關系,真正形成工作合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布局,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錨定黨中央提出的目標任務,全國人大常委會統籌謀劃、深入開展監督工作。例如,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計劃執行情況報告;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開展科學技術進步法執法檢查;看緊“國家賬本”,持續深化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改革;守好人民共同財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監督。在人大監督的有力推動下,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將“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人大監督全過程。人民性是人大監督的基本屬性。人大行使監督權的過程,就是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過程,就是維護人民利益的過程。人大監督堅持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根本出發點,把人民群眾的關切作為著力點,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價標準。全國人大常委會緊扣糧食安全、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文化等民生領域改革熱點問題,綜合運用聽取專項報告、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專題調研等多種監督形式,助力在發展中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切實增進民生福祉。為了能聽到更多原汁原味的百姓聲音,常委會創新方式方法,通過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和基層群眾座談會等方式,擴大人民群眾對監督工作的參與度,使人大監督更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增強實效。
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監督工作提質增效。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人大監督的范圍、內容、方式、程序都是法定的,既是權力,更是責任。依法監督,要求人大既不能突破法定職責的邊界,又不能讓法定職責“休眠”。全國人大常委會嚴格遵循“依法”原則,依照法定職責、限于法定范圍、遵守法定程序,統籌運用法定監督方式,督促有關方面履行法定職責、落實法律責任、依法推進工作,確保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例如,在開展種子法執法檢查的過程中,執法檢查組緊扣法律規定進行檢查,在執法檢查報告中闡明法律條文的落實情況,體現法律實施的實際情況,督促法律實施主體把法律執行到位、落到實處,夯實種業振興、農業強國建設的法治基礎。
多措并舉打好監督“組合拳”。2023年12月,監督法修正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一個個條文修改的背后,凝結著人大監督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隨著內容不斷拓展、形式不斷豐富、機制不斷健全,人大監督更有力度、更具實效、更顯權威。例如,聚焦生態環保領域,常委會連續多年開展執法檢查。每一次執法檢查都包含選題、組織、報告、審議、整改、反饋六個環節,形成閉環。同時,把執法檢查、聽取審議報告、專題詢問三種監督形式有機結合,形成“組合拳”,實現全流程全要素全鏈條監督,讓法律制度的“牙齒”充分咬合,持續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加強監督工作制度建設,常委會制修訂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備案審查制度等的相關決定,出臺執法檢查工作辦法。預算、國資聯網監督系統等數字平臺的建設和使用,強化了跟蹤監督和日常監督,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監督鏈條。
隨著一個個改革舉措落地生根,人大監督的作用有效彰顯,一幅以高質量監督護航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鋪展開來。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全國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職,守正創新、擔當盡責,切實增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來源:《中國人大》雜志2024年第12期)
(責編:高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