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是什么樣的?從全國人代會中能夠找到答案。
融融春意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如約而至。這是中央人大工作會議首次召開后舉行的第一場全國人代會,是集中展示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和成效的重要舞臺,處處洋溢著濃濃的民主氛圍。
講述履職故事,熱議各項報告,傾聽人民心聲,回應百姓關切……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匯聚于此,發揚民主、履職盡責、建言獻策。在這里,代表們關注國家發展大圖景,更關心百姓生活小日子。在這里,每一個人的聲音都被傾聽、被珍視。在這里,民主可知、可感、可觸。
全國人代會是中國民主的一張名片。這場盛會中的一個個細節、一個個故事,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和鮮明印記,描摹出中國民主的樣子,向世人展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魅力,奏響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華彩樂章。
“我和總書記面對面”
習近平總書記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今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十次出席全國兩會。連續十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53次參加團組審議討論,與代表委員如約相聚,坦誠溝通、親切互動、共商國是,引領全過程人民民主迸發蓬勃生機。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攝影/新華社記者?黃敬文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指引、擘畫國家和民族的美好未來。
回顧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歷程,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五個必由之路”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的“成功密碼”,為全國各族人民指明未來的前行方向。
“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談到推進“雙碳”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
……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語重心長、催人奮進。會場內,代表踴躍發言,總書記用心傾聽、不時插話,坦率深入地交流。黨的總書記與最基層的代表在同一座民主殿堂共商國是,詮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真諦。
回憶起與總書記直接交流的經歷,全國人大代表史玉東仍難掩激動。審議過程中,坐在后排的史玉東舉手發言,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自己對奶業發展的思考和建議。“總書記和我深入探討,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我覺得這就是民主最生動的體現。”
黨和國家領導人當面傾聽意見建議,讓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國家發展頂層設計,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也是觀察中國民主質量的一個窗口。海外觀察家們紛紛指出,中國領導人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參加所在代表團審議,體現出所有代表之間的平等關系。兼聽廣納、匯聚眾智,在真知灼見里,尋求最優解,映照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底色與本色。
修法夯實制度根基?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地方組織法的決定,繼去年全國人代會修改全國人大組織法、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再次將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寫入國家基本法律。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大會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攝影/新華社記者?陳鐘昊
誕生于1979年的地方組織法,是關于我國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組織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圍繞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修改后的地方組織法作出多項規定。例如,在總則中增加規定,地方各級人大、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同時明確,地方各級人大代表應當與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充分發揮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回顧修法過程,民主立法的生動實踐貫穿始終: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地方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高校等各方意見;立法機關工作人員奔赴多地調研,傾聽一線聲音,掌握實際情況;修正草案先后兩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并在網上全文公布,共征求到1100多條社會公眾意見;全國人代會期間,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對修正草案作出23處修改……這些立法細節充分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特質。
有評論指出,修改后的地方組織法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完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為發展更有質量、更有活力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法律保障,將有效夯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之基,助推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國家事務
“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是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重要標準。
在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有效行使國家權力。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預算報告,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是全國人代會的重要議程,也是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重要方式。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代表們在認真聽會。攝影/新華社記者?邢廣利
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1%;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糧食產量1.37萬億斤,創歷史新高……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5.5%左右;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安排1650億元……
一組組數據,勾勒出“十四五”良好開局;一系列新目標新部署,傳遞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信號。“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審議現場,代表們直面問題,舉案例、列數據、提建議,熱烈融洽。大會期間,有關部門以視頻連線、會議簡報、熱線電話、移動端小程序等方式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補充修改政府工作報告92處。
“全過程人民民主貫徹落實在人大立法、監督、代表等工作各方面各環節全過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機活力。”這是代表們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的一致感受。
以立法工作為例,一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0件,正在審議的法律案19件。目前,建立22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其中增設12個,覆蓋全國三分之二省份,帶動省、市兩級人大常委會建立立法聯系點4700余個。
“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建立和蓬勃發展,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寫照。”代表們表示,搭載國家立法“直通車”,百姓心聲直達國家立法機關,群眾參與國家立法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彰顯了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人民性和廣泛性,體現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堅實的民意基礎。
“兩高”工作報告也是“干貨滿滿”: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409件;發出保護令3356份,全面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護;辦理生態環境領域、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公益訴訟8.8萬件、2000余件……報告中涉及的法治重點,與群眾關切高度契合。
“報告凸顯依法治國的決心與力度,彰顯司法為民情懷。”面對這份年度答卷,代表們表示,司法機關忠實履行職責,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讓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國家發展頂層設計
“讓山里孩子擁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在鄉村振興路上爭當排頭兵!”
這些充滿“泥土味”的質樸話語,來自“代表通道”。在這里,有構筑“綠色長城”的“林草人”,有以愛育愛的“校長媽媽”,有長著“鐵人骨頭”的石油工人……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們以鮮活的履職故事,訴說身邊的變化與成就,傳遞民情民意。這是自2018年首次開啟以來,全國人代會連續第五年舉行“代表通道”采訪活動。在這條短短的通道上,人們看到、聽到了一個更加生動、立體的全國人代會,折射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大氣象。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這是記者在分會場通過網絡視頻方式采訪。攝影/新華社記者?殷剛
人民,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大代表來自人民,由民主選舉產生,具有最廣泛的代表性。我國共有五級人大代表262.3萬名,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占94.5%,每個地區、每個行業、每個領域、每個民族都有人大代表。今年全國人代會通過的關于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基層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屆有所上升。
全國人大代表一頭連著社情民意,一頭連著發展大計,是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深入田間地頭,走進基層社區,廣泛聽取意見……代表們扎根人民土壤,用腳步丈量民生,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將原汁原味的群眾心聲化作一件件議案建議,帶到人民大會堂。
促進鄉村振興、降低生育成本、推進智慧養老、治理網絡暴力……大會期間,一系列有含金量的建議頻頻沖上“熱搜榜”、刷屏“朋友圈”。截至3月8日12時,大會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議案487件、建議約8000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代表建議首次實現通過全國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臺提交和分辦,一些部門在會中就已經予以實時辦理、答復。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473件議案、8993件建議,閉會期間提出的265件建議,都已辦理完畢,推動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實現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達,落實于人民意愿有效實現。從公民依法選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大代表,到代表提出裝滿民意的議案建議,再到有關部門及時答復、高效辦理,“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一實踐過程,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注解。
“全過程人民民主就在你我身邊”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樂章中,人民始終是主旋律。
對中國民主,中國的老百姓最有發言權。根據人民網,由超過562萬人次投票選出的“2022年全國兩會調查十大熱詞”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備受關注,66.7%的網友切身感受到了訴求傳遞渠道增加。大會期間,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話題的討論熱度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從關心自身利益出發,來關心大會話題,關心這場盛會以及它給國家和個人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有能力保證14億中國人民每天到點開飯”“讓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盡早落到企業、惠及個人”“創新不問出身”……積極回應百姓關切,“部長通道”上金句迭出。一個個詳實的回答背后,是有調研、有數據、有行動的民生關切。一問一答之間,彰顯了政府官員直面代表委員和社會各界監督的民主細節。
更加開放、透明,是本次大會的一大特點。除了舉辦多場新聞發布會、記者會,網絡直播重要議程、代表團審議情況等,使百姓坐在家里也能“云聽會”,今年大會在信息公開上還有新舉措——新修改的全國人大議事規則中“代表團可以根據需要設發言人”等內容廣泛實行。有評論稱,開放透明的信息流動機制使中國兩會不可能是少數政治精英的閉門俱樂部,而是全國人民意志匯集的平臺,體現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
群眾關心、期盼什么,全國人代會就關注、回應什么,呈現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最鮮活最真實的面貌。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公開課”,全國人代會在讓人們感受民主魅力的同時,又為民主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在弘揚民主精神、傳播民主理念、普及民主知識、推進民主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多國人士表示,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保證了人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極高的參與度,中國的民主在實踐中發展完善,始終以人民利益為中心,走出一條成功道路,為人類民主事業發展探索了新的路徑。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攝影/新華社記者?姚大偉
小細節體現大民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透過全國人代會的一個個細節,我們看到,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凝聚起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
從春天出發,民主的陽光照耀中華大地,奮進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過程人民民主充滿生機活力,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堅定,中國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寬廣!(文/《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 王博勛)
(責編: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