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上,所有表決事項均獲高票通過。可以說,“高票通過”已經成為當今中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現象,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那么,“高票通過”現象是怎么形成的?“高票通過”現象意味著什么?探尋和揭示“高票通過”背后的政治邏輯和制度密碼,對于了解中國社會、讀懂中國民主、全面把握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本質內涵和優勢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票通過”現象產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我們知道,全國人代會討論和決定問題的過程,就是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過程。全國人代會通過的每一項決議決定,只有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才能得到最廣泛的支持,“高票通過”也就順理成章。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社會主義國家里,在處理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時,如何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關系?如何把各方面的意愿和要求匯集起來、形成共識?實踐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由于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所以,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有能力有威望統籌好各方利益和訴求,凝聚起全社會共識,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好最大同心圓。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因利益分化加劇、階層對立嚴重而引發社會撕裂、國家失控現象的發生。說到底,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高票通過”才能成為現實。
“高票通過”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機關工作的高度認可和滿意。審議和批準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等,是全國人代會的重要議程。就這幾項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實質上就是人大代表以人民的名義對各國家機關的工作作出評價,而表決結果則直接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機關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國家機關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著力點,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在這種背景下,“高票通過”反映出國家機關的公信力越來越高,人民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也越來越高。
“高票通過”是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必然結果。“全過程”意味著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作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形式,全國人代會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它所討論和決定的問題,在會前要經過許多道民主“工序”,要經過一個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集思廣益、統一思想的過程,就是消除分歧、凝聚共識的過程。有了這樣一個過程,“高票通過”就水到渠成、符合邏輯。從這個意義上講,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高票通過”現象得以產生的制度密碼。在這方面,“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制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經典范本。從起草規劃建議到編制規劃綱要,再到全國人代會審查規劃綱要草案,直至表決通過有關決議,整個過程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規劃建議起草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調研,并親自主持召開7場專題座談會,廣泛聽取各領域各階層人士意見建議。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與代表委員一同審查討論規劃綱要草案。同時,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征求意見,收到留言100多萬條,有關方面從中整理出1000余條建議;文件起草組逐條分析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做到了能吸收的盡量吸收,對建議稿增寫、改寫、精簡文字共計366處,覆蓋各方面意見和建議546條。在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認真審查討論規劃綱要草案;最終,在吸收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基礎上,規劃綱要草案又作出55處修改。
“高票通過”得益于完備的制度設計和良好的會風會紀。為了使全國人大代表在人代會期間能依法履行職責,更好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都對全國人代會的議事表決程序等作出了一系列制度設計。同時,近些年來,我們在改進會風會紀方面也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這些制度設計和好的做法,為“高票通過”提供了有效的程序支持。以今年全國人代會為例,代表們對各項報告和法律草案等進行了充分審議,各國家機關都派人直接聽取代表們的意見建議。其中,政府工作報告經過各代表團認真審議后,根據代表們的審議意見,作出幾十處修改。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計劃報告和計劃草案、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以及地方組織法修正草案等,也都在充分研究吸納代表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完善。最終所有表決事項均獲高票通過,這正是“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的具體體現。
總之,“高票通過”既不是刻意為之,也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充分認識這一必然性,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深刻感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文/《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王曉琳)
(責編: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