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幫嶺三隊的村內道路還是‘旱壩’流水,走路都要卷著褲腳,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每到五六月份雨水季節就漏雨,只能用芭蕉葉去補,自從人大掛鉤幫扶幫嶺三隊以來,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喝上了自來水、走上了水泥路、通上了電網,蓋起了磚木結構的房子,家里也不漏雨了,下田回到家心里暖和和的,我們要感謝黨、感謝人大把三隊當成自己的家?!睅蛶X三隊的老黨員何教旺用真摯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群眾的感激之情。
五岔路鄉幫嶺三隊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直過民族貧困村——德昂族村寨,距鄉政府7公里,市區51公里。有152戶603人,人均純收入不足2900元,初始貧困發生率高達17.55%,是全鄉最為突出的深度貧困小組。主要以甘蔗、水稻、玉米種植,豬、雞養殖等傳統產業為主。村內只有一條約300米的水泥路,大部分群眾還居住在年久失修的老瓦房和杈杈房里。群眾整體知識層次較低,村組內近親通婚較為突出。“閉塞、貧瘠、落后”成為幫嶺三隊長期以來的代名詞。
作為幫嶺三隊的聯系掛鉤單位,面對幫嶺三隊封閉的思想、落后的觀念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坑洼泥濘的道路、殘敗破舊的村落、結構單一的產業等現狀,市人大機關領導干部多次深入實地調研摸清村情、戶情,尋找致貧癥結和問題的根源。通過四年的努力,如今的幫嶺三隊正在發生著變化,寬闊平整的水泥路旁是一座座規整的農家小院,田間地頭一個個忙碌的身影,閑暇時,群眾的歡聲笑語,洋溢著幸福與快樂,新建起的村文化活動室也正在發揮著其功能……。這些變化,正是芒市人大常委會凝聚全市之力,激活干群力量,苦干實干的結果,更是對“不讓一個少數民族兄弟掉隊”莊嚴承諾的積極踐行。
(一)扶心扶智,千方百計“換腦子”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思想觀念的貧困才是內在的根源,要因地制宜地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走出“思想貧困”瓶頸。
一是抓好基礎教育。通過開展走訪幫促積極宣傳教育的重要性,為貧困家庭學生爭取和落實各項教育扶持政策,搭建“春蕾橋”、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等平臺,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二是倡導移風易俗。幫嶺三隊是一個純德昂族居住的村寨,村民有嗜酒的習慣,成為了幫嶺三隊致貧的一大癥結所在。為此,針對這個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充分利用村組會議、黨員大會、黨支部結對共建、干部幫扶等入戶走訪宣傳禁酒的益處;并積極組織村干部、黨員代表和有酗酒習慣的群眾代表到周邊鄉鎮、村寨參觀學習移風易俗的經驗和做法,查找差距、補齊短板,并在村內倡導推行禁酒令,樹立文明新風。同時,把資金獎勵、項目支持與禁酒工作有機結合,對積極支持配合禁酒工作的農戶給予一定的幫扶傾斜。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全村飲酒成癖的陋習有了明顯改變。
三是開展民族宣講。通過邀請少數民族語言宣講團到村開展專題講座,鼓勵帶動德昂族同胞摒棄“等靠要”思想,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觀念,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四是組織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黨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帶領群眾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用實際行動帶動群眾樹立文明新風,崇尚健康生活。
(二)精準幫扶,多措并舉“提面子”
鄉村要振興,基礎設施建設要先行。
一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提升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面對幫嶺三隊“眼球”貧困的問題,芒市人大常委會集中力量、精準施策,努力改變幫嶺三隊基礎設施薄弱、出行不便等現狀。常委會黨組班子多次深入村寨實地調查,多次組織發改、財政、交通、水利、人社、民宗、農業、扶貧、新農辦等13個市直部門負責人到幫嶺三隊召開現場分析研判會,聚部門的資源優勢,集中力量解決幫嶺三隊的深度貧困問題。完成村內主干道硬化11000㎡,6000多米;修建文化活動室1個,120㎡,共投入資金420萬元。
二是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和原址重建項目的落實。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作為深度貧困村的幫嶺三隊,有近百戶群眾要建房,面臨危房量大、點多,改造任務重、資金壓力大的問題,如何整合資金,幫助貧困戶解決住房困難。市人大常委會積極幫助建房戶申請建房補助、貸款支持,動員群眾投工投勞,并給予每戶5-20噸不等的水泥或資金支持,為近百戶群眾圓了新居夢。
三是多方籌措資金,積極為建檔立卡戶購置床、桌椅、被褥等,幫助其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共投入幫扶資金34.98萬元。
(三)產業扶持,一心一意“找路子”
產業興,則百姓興。產業是確保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結合全村的地理環境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引導群眾發展產業。
一是組織有發展種養殖能力和意向的貧困群眾,外出學習林下種植技術和養牛專業合作社管理經驗。在落實整村推進、紅色肉牛養殖貸款等政策上,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貧困戶發展種養殖產業。并積極協調引進黃金菇種植技術。近年來,全村新增能繁母牛100頭,能繁母豬77頭,仔豬100多頭。新植甘蔗1100多畝,堅果50多畝,黃金菇200㎡。
二是積極動員群眾勞務輸出,鼓勵其從田間地頭走上工作崗位。充分借助大瑞鐵路項目實施的有利時機,與大瑞鐵路項目部洽談溝通,將勞務輸出與技能培訓相結合,讓輸出的群眾能到焊接部、支砌部、隧道部學習一技之長,增強村民自我發展、自主致富的能力。共協調40余人外出務工,月收入5000—10000元。
三是積極協調市人社局開展技術下鄉,聘請專業教師到村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以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為貧困勞動力分別開展為期15天的烹飪、電焊等技能培訓,并通過技能測試向其發放專業技能證書,烹飪技能培訓49人、電焊技能培訓50人,均取得專業技能證書。通過以上措施,全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了7414元,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群眾滿意度超過90%。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芒市人大常委會立足幫嶺三隊的村情實際,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以“強基礎 重建設,除陋習 樹新風,找路子 增后勁”等幫扶舉措,助推了幫嶺三隊的脫貧摘帽步伐,并得到村民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建檔立卡戶張阿藥在七一共建活動上說:“我要感謝黨委政府及人大機關的所有干部,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告別了貧困,告別了人背馬駝的時代。現在,我們到田里干活可以用摩托車代步,孩子上學不用交學費,到醫院看病有醫保,種莊稼有補貼,老了還有養老金,我們過上了‘兩不愁三保障’的生活,對今后的生活也充滿了信心?!彼唵蔚脑捳Z道出了德昂群眾的深切感受及幫扶政策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前,芒市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鞏固階段。芒市人大常委會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時刻謹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改善群眾生活,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為目標,牢記不讓一個少數民族兄弟掉隊的莊嚴承諾!(文: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楊麗萍)
(責編:江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