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三月召開的全國兩會,將是數十年來任務最為繁重的一次。人事換屆、憲法修改、監察改革三大重任集中在一起。另外,今年是十九大后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今后三年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上述相關的戰略部署將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
2018年,中國推行改革開放已屆四十載。在這重要的時間節點上,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新一年中央將以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擔當和勇氣,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凝聚社會共識,激勵奮斗精神,中國改革將蹄疾步穩,再啟征程。學者預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房地產基礎性制度等四個領域將作為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預計將成為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著墨頗多的內容。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年伊始,各省市區便紛紛曬出改革清單,宣示改革決心。改革發軔地廣東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橋頭堡上海則提出將“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西部開放高地重慶在體制機制改革上大膽試水;而在華北,雄安新區的各項建設蓄勢待發。
這一股改革浪潮的掀起,建基于過去四十年積累下來的建設成果和開放思維,更得益于五年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刀闊斧、砥礪奮進。
2013年末,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中國迎來全面深化改革時代。
面對艱巨復雜的改革任務,中央謀篇布局,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從體制機制層面入手,把破除體制機制頑疾同解決新出現的矛盾問題結合起來,深入推進各領域各環節的改革,重大改革方案不斷出臺,重大舉措有力展開。幾年來,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一大批重大改革文件,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共出臺1500多項改革舉措,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如今,主要領域四梁八柱的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但而今改革再出發,動力何在?應該朝哪里突破?又要靠什么引領?
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
對于這一系列“改革之問”,在今年一月份舉行的中央深改組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方向:“要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
這次會議提出,接下來的改革將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在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再拿下一些硬任務,重點推進國企國資、壟斷行業、產權保護、財稅金融、鄉村振興、社會保障、對外開放、生態文明等關鍵領域改革。要結合實際,實事求是,多從基層和群眾關心的問題上找突破口,多推有地方特點的改革。
學界認為,由此次定調會議分析可見,四個領域將作為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而這些改革話題,預計也將成為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著墨頗多的內容,并將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首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深化。2018年,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將更注重質量提升和惠及民生,引領消費升級,為此將加大力度推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支柱產業將逐步由傳統產業轉向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
第二,金融體制改革將進一步深化。通過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加快金融法治建設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防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將進一步加快。從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調整運輸結構等方面入手,最終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總體目標。
第四,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建設也將進一步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立足點,以土地、住房的供給端改革,稅收、信貸的配套政策改革,以及養老、醫療、教育等資源分配改革為著力點,加快建設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同時,繼續堅持差異化調控,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破局開路,只爭朝夕。中國深化改革的腳步鏗鏘有力,自信堅定,而這終將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和最強音。
(責編:曹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