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希望的種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并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種子不僅是農業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問題和種子法貫徹實施工作,2017年下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在河北對種子法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檢查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帶隊,先后到邢臺、石家莊、保定三地進行檢查,深入到村鎮了解良種繁育情況、種子質量以及市場監管工作等情況,實地考察了種子市場、種業公司、種業基地等,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對貫徹實施種子法的意見、建議。
加大執法監管,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賣種子多少年了?”“種子質量能保證嗎?”“小麥種子多少錢一袋?”……在河北省正定縣種子市場,執法檢查組成員邊查看情況邊詢問賣種人員。
“我已經賣了十多年的種子了。”在一家賣種子的門市,老張介紹著2017年的賣種情況:“2017年,我已經賣了3000多斤小麥種子了。我這是固定賣種點,都會按照相關政府部門要求,保證種子的質量。”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每家賣種子的門市墻壁上都張貼著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備案表,種子生產經營承諾書,農資守法生產、經營責任書,上面都有店主的簽名和承諾:“生產、經營的農資產品真實、農資質量達標、標簽標注完整規范……”“不生產經營假、劣種子(包括散裝、套牌、跨區等種子)”。
“您看每個種子的包裝袋上面都有二維碼,信息可以掃出來,進行完整的追溯。”聽完店員的介紹,不少人拿出手機開始嘗試掃描袋子上的二維碼,看看都有哪些信息。記者通過種子標簽二維碼追溯系統,查到了掃描產品的品種名稱、生產經營者、單元識別代碼、追溯網址等信息。
“種子門市一方面賣種子,另一方面也承擔著向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的職能。”河北省人大常委會農委委員、農工委副主任李基石介紹,先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種子市場的賣家進行培訓,再通過他們向農民進行技術傳授、指導。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質量如何,直接關系老百姓的一年收成如何,關乎他們的生活保障。河北省以種子集散地、省際交界區域為重點區域,以玉米和小麥為重點作物,組織種子執法部門開展企業監督檢查和市場全面檢查,實行檢打聯動、部門聯動、區域聯動,嚴厲查處套牌侵權、未審先推和未包裝種子等違法行為。
2016年,河北省各級部門共開展整治行動2373次,檢查企業1260家,檢查門店29407個次,查處案件178起,受理投訴117起,調解糾紛86起。“2016年以來,查出不合格種子74萬斤,避免直接經濟損失2900多萬元。”河北省副省長沈小平介紹。
打造特色種業,促進農業節水農民增收
我國是世界上13個最為貧水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量相當于世界水平的1/4, 北方地區缺水更為嚴重。“節水的重點在農業,農業節水的重點在小麥,小麥節水的重點在田間。”在河北省辛集市大地種業馬蘭基地,相關負責人向執法檢查組介紹,據河北省2000年的用水分析顯示,小麥灌溉用水達到了用水總量的50%。
節水品種的研究與推廣,是農業節水的重點。據介紹,在各種節水措施中生物節水潛力巨大。選育栽培高產、水分高效利用的品種,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廣泛的發展農業的關鍵措施。
秧好一半谷,種好一半收。“我們育成的高產節水品種石家莊8號實現了高產與節水的高度結合。”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水保千斤,畝產可達到508.6千克。”在石家莊市,主要農作物優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良種供應商品化率達到了60%以上,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了45%。
在邢臺市威縣,林木良種繁育基地是省級種質資源庫,毛白楊輻射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縣政府為支持其發展,在林木用地、信貸等方面給予了一定支持。“但是,在我們縣種業支撐條件仍較弱,新品種研發還不能適應生產發展需要。苗圃產業投入大、回報周期較長,大多苗圃企業面臨科研投入不足問題,致使新品種研發示范推廣效果不理想。”威縣相關負責人建議國家出臺支持民族種業專項政策,在項目、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針對當前農產品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趨勢,沈小平向執法檢查組介紹,“特色種業對于調整種植結構、解決供需矛盾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議在發展大種業大作物的同時,國家層面盡快編制特色種業發展規劃,在基礎研究、新品種培育、產業化開發、種業市場主體發展等方面加強專項指導,加大支持力度。”
著力品種創新,做強現代種業
“這株棉花上有25個棉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的棉花實驗基地,工作人員田國英向執法檢查組介紹機采棉生產實驗:“該品種抗病能力強、纖維品質優、早熟性好、適合機采,是國家區試的對照品種。”
據介紹,近五年該基地引入棉花種質185份,現擁有中早熟、早熟和特早熟種質資源350份,利用引進和自有的種質資源為育種材料,先后培育出9個棉花新品種和多個新種質。記者了解到,種質是品種選育的物質基礎,種質資源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蘊藏著各種潛在的可利用基因,不僅可以直接用于農業生產,還可以為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提供基因來源。
“河北省建立了《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調查信息系統》,系統掌握種質資源的種群分布、環境狀況、瀕危情況,為保護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河北省農業廳廳長魏百剛介紹,河北省重視種質資源保護,建成農業生物資源保存中心,保存作物57種、品種資源20934份,向省內科研單位提供種質資源8000多份。
進一步貫徹實施修訂后的種子法,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是重中之重,如何充分調動科研院所和種子企業兩方面的積極性呢?作為開展種業權益改革的首批試點,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河北省農科院谷子所結合實際分別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先行開展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張家口市農科院以科研成果入股河北巡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科研成果全部交由巡天農業轉化推廣,2016年度已取得分紅400萬元。”魏百剛介紹,省農科院谷子所通過品種生產經營權轉讓,與東昌種業有限公司建立穩定合作關系,8個品種轉讓收益240多萬元。
“要繼續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促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人才、技術、資源依法有序向企業流動。”檢查組建議,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員通過兼職掛職、簽訂合同等方式,與企業開展合作;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從事商業化育種工作,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改變論文導向機制,將商業化育種成果及推廣面積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責編:曹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