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設立新聞發言人
拓展人代會閉會期間的信息公開渠道,提高國家立法機關工作透明度
(南方都市報)全國人大新聞發布制度又有新動作:繼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新聞發言人后,全國人大常委會首任新聞發言人也于日前公布。
12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最新版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新聞發言人名單,其中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設立新聞發言人,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汪鐵民擔任。
南都記者留意到,今年以來,國家立法機關增強新聞發布制度,在披露立法進度、回應社會關切方面動作頻頻。有觀察認為,這一系列舉措有著獨特的價值:拓展了人代會閉會期間的信息公開渠道、提高國家立法機關工作的透明度,也將推進國家立法機關對社會輿論關切的及時回應,呼應了現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筑起公共權力與社會大眾的溝通橋梁。
觀察
立法機關新聞發布制度變革,有利于滿足公眾參與立法的需求
多位新聞發言人首次亮相的背后,是國家立法機關新聞發布制度的變革。
全國人大新聞發布制度始于1983年,全國人代會首次新聞發布會召開,此后,每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后,由常委會辦公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也形成了例行機制。
有觀察指出,與上述人大信息公開形式相比,首創的法工委發言人機制,不僅拓展了人代會閉會期間的信息公開渠道,而且集中于立法議題的運行模式。意味著人大立法的信息公開與發布有了多元且豐富的形式,讓法工委這個以往多活躍在人大立法幕后的專門性機構走上前臺。
也有法學專家認為,當下,法律草案公開征集意見已成為立法常態,立法機關如何采集、吸納民意等信息公開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體而言,對立法意見的反饋機制仍有待改進。人大新聞發布制度的變革,則有效彌補了這一“短板”,有利于滿足公眾參與立法的需求。
全國人大常委會首任發言人:懂人大也懂新聞
履新全國人大常委會不足四個月,汪鐵民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首任新聞發言人。
據新華社報道,8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閉幕,會議經表決任命汪鐵民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汪鐵民此前長期擔任中國人大雜志社總編輯職務。中國人大雜志社編輯出版《中國人大》雜志、《中國人大》(對外版)雜志。這樣的經歷,讓汪鐵民“懂人大又懂新聞”。他也曾在《中國人大》撰文,就人大制度的現狀及問題作出剖析。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郡縣治,天下安。”汪鐵民撰文稱,這兩句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表述,形象地概括出縣鄉人大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汪鐵民指出,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縣鄉人大實際運行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例如,有的地方人大代表選舉工作不規范不負責,違法違規情況時有發生;有的地方人大會議質量不高,存在“走過場”現象;有的地方人大行使法定職權不充分不到位,存在“虛化”現象;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形式和渠道不便利,需要進一步拓展豐富。
汪鐵民談到的上述問題,正是近年來人大制度加強和完善的重點。2015年中央制定《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關于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增加縣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名額、縣級人大常委會主任和鄉鎮人大主席實行專職配備等。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多次組織縣級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培訓,直言“縣級人大不是‘二線’,而是‘一線’,甚至是‘火線’”。
法工委發言人首次與公眾見面:集中披露立法信息,回應熱點議題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新聞發言人臧鐵偉首次與公眾見面。
在8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臧鐵偉集中披露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上半年的立法進展、下半年立法安排,面向社會全面通報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情況,還就香港局勢、高空拋物等熱點議題作出回應。這意味著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制度正式啟動。
據悉,法工委新聞發言人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主任臧鐵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規劃室主任岳仲明擔任。
截至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召開兩次記者會。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下設的工作辦事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屬于常委會日常工作的“專業核心部門”,負責擬定相關基本法律草案,并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和制定的相關法律草案進行調查研究、征求意見、提供有關材料、提出修改建議等工作。
南都記者留意到,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有為數不多的幾次見諸報端,以“發表談話”的形式回應香港問題。
人大外事委員會設立36年:發言人首度對外發聲
不僅如此,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也打破了鮮有對外發聲的歷史。
據新華社消息,8月17日,針對美國眾議長佩洛西、參議員麥康奈爾、魯比歐、眾議員約胡等人近日發表的涉港錯誤言論,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發言人尤文澤表示,此舉嚴重違反法治精神,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
南都記者注意到,這是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設立36年以來,其發言人首度對外發聲。
尤文澤表示,香港發生的一連串非法活動特別是極端暴力行為,嚴重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法律條例,公然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粗暴踐踏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嚴重威脅香港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必須依法懲處。
南都記者注意到,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是全國人大的專門委員會,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983年6月7日表決設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該委員會至今已設立36年。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主要來自黨、政、軍、外交、經濟等部門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
相關新聞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
未來將繼續邀請地方交通廳負責人分享經驗
12月16日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年招待會在國博舉行,南都記者在現場偶遇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和科學技術部新聞發言人呂靜。
問及今年交通運輸部新聞發布會的工作亮點,吳春耕介紹,交通運輸部目前創新性邀請基層代表,走進發布會現場分享變化和成就,未來將繼續邀請地方交通廳負責人將地方做法分享給全國學習借鑒。
南都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交通部邀請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梅正榮參加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蘇省在運輸服務提升上的具體舉措。
“近幾年交通運輸部不斷創新,邀請基層代表、一線同志走進發布會現場,不僅能讓他們向更多人分享成長的經歷、成就等,還能用接地氣的方式拉近發言人與基層代表之間的距離。”吳春耕稱。他表示,這樣的形式目前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吳春耕介紹,現在交通運輸部已經按照區域性戰略邀請了地方交通廳發言人到部里、到國新辦來發布消息,通過這些平臺將地方做法提供給全國人民互相學習、借鑒。
科學技術部新聞發言人呂靜:
尖端科技知識要讓大家“摸得到”
與吳春耕一樣,呂靜明顯感受到今年國新辦新年招待會的“熱鬧”。“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包括外宣在整個國家越來越重要了。”呂靜說。
作為科技部的新聞發言人,呂靜認為與其他部門相比,共同的工作是把政策語言轉換成大家都能理解的語言。
不過,對于科技部來說,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科普化,如何把高大上的科學知識變成讓老百姓能感受得到的生活體驗。“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困難的事情。”呂靜坦言。
據呂靜介紹,科技部目前也在做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例如,在新聞發布會上引入PPT、小視頻、實物模型等,把尖端的科技知識讓大家看得見、摸得到,感受得到。“更好地講好中國的科技故事。”呂靜說。
(責編:江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