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1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進行分組審議。
報告在肯定強化法治建設、強化監督檢查、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等成績的同時,指出了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法律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執法監管能力水平需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不足等。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分組審議時建議,通過不斷織密法治網、加大監督力度、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等措施,以法律武器、法治力量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快生態文明領域立法
報告要求,不斷織密法治網,用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領域立法,強化綠色發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及時研究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和相關法律,適時啟動黃河保護治理等立法項目。
李銳委員說,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地方立法的重點領域,堅持地方立法與國家立法、改革決策銜接配套,積極推進自主性、創制性立法,及時鞏固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創新成果。要不斷完善與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相配套的規章、標準等規范性文件,用最嚴格最嚴密的法律法規制度守護好藍天碧水凈土,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邱勇委員說,法律體系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涉及多個部門、多個領域。建議設立立法專項,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還不健全的問題,系統拿出立法方案,不一定要求一兩年內做到,如果設計足夠完善,五年內做到也可以。總而言之,要盡快推動這一工作,明確立法目標、任務、進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立法工作也是如此。
謝廣祥委員說,根據中央文件的有關要求,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因此,在法律修改時應當對相關部門的職責予以明確,避免交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行確定監督管理部門而造成部門職責交叉。比如,在餐飲油煙等城市環境管理職責中,城管部門負責處罰,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監管,存在著兩個部門管理不易協調的局面。對此,建議在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時,在法律責任中明確將上述大氣污染問題的行政管理權、行政處罰權,統一規定由某個部門管理,體現權責一致、監督有力、高效便民的原則,從而確保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和要求能夠落地見效。
建立健全監督銜接機制
從監督層面,報告對各國家機關提出建議:執法部門、司法機關要嚴格落實法律職責,堅持“嚴”字當頭,依法加大監管力度,嚴懲重處污染違法犯罪行為,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各級人大要切實擔負起法定監督職責,加強跟蹤監督,督促和支持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切實把法律制度規定變為實際行動,把法律的各項措施要求落到實處。
李學勇委員建議,對法律實施中一些突出的重點難點問題,可以采取“回頭看”、聽取審議專項報告、開展專題調研和詢問等方式,持續開展跟蹤監督,鞏固防污治污成果,從而把監督法律實施的成果進一步鞏固好。
鮮鐵可委員說,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既要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也要推動人大監督與司法監督、紀檢監督、審計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等各個監督制度的銜接,共同形成監督合力。要在各個監督制度之間建立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的工作機制,推動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在人大監督與各類監督信息溝通和成果共享機制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污染防治的年度監督工作計劃、審議意見、專題調研報告等,可以及時送“一府一委兩院”,實現信息溝通與共享。人大監督中發現的領導干部履職情況以及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啟動紀檢監察監督;屬于公益訴訟方面的問題線索,及時移送檢察機關啟動司法監督;屬于財政、財務、收支活動方面的問題線索,及時移送審計機關,啟動審計監督;有重大影響的監督案件及時曝光,讓新聞媒體一起監督……鮮鐵可說,只有實現各個監督機制的對接,才能達到最好的監督效果,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程立峰委員建議,加快國家公園法、國土空間規劃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草原法等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在繼續強化對污染防治法律實施監督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自然生態保護和資源保護的法律監督工作,用法治的力量守護好綠水青山,依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
報告建議,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支持科研機構和有關企業加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為科學治污、精準治污提供有力支撐。及時總結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成熟技術,發揮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作用,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吳立新委員說,環境治理是一場持久戰,隨著經濟發展和氣候環境變化,新的污染物會不斷出現,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研發投入力度,特別是加大對一些新型污染物的形成、特性、擴散、致污致災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加大科技研發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支撐力度。
竇樹華委員說,強化科技支撐,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研發力度。及時總結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成熟的技術,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要推動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治理污染。多渠道保障生態環保科技投入,強化多污染物的協同控制和區域協調治理。推動各地區根據環境氣候條件、經濟產業結構、污染種類及其成因,因時因地因情因需開展治理保護工作。
王樹國委員說,我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必須要加快科技研發步伐,加快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相互配合的創新,為環境管理、精準治污提供支撐。
(責編:劉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