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深入,2013年到2020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從100增長到417.27,年均增速達到22.64%。
為更好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人大常委會分別于2023年11月24日、29日、30日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面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
《決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全面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協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雄安需要什么,京津就支持什么。《決定》明確三地共同支持雄安新區創新發展,推動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推動創新型、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
在北京與河北合作方面,《決定》明確要將北京科技創新優勢與河北環京地緣優勢相結合,建立緊密的分工協作和產業配套格局;加強通州區與“北三縣”的創新合作,推動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在天津與河北合作方面,明確天津與河北圍繞化工產業、生物制藥、臨港經濟等加強創新合作。
為進一步鞏固協同創新成果,《決定》明確三地政府職責,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解決協同創新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明確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環節的合作措施,包括三地共建基礎研究合作平臺,實施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集中優勢科技資源,圍繞前沿優勢領域,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搭建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完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健全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清單機制,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等內容。
為進一步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決定》多措并舉培育創新生態。在資源開放共享方面,共同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等開放共享,推動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強合作。在人才培養使用方面,加強高等學校聯盟建設,深化職業院校合作;健全職稱資格、職業資格區域內互認制度,實行職稱評審結果互認,鼓勵雙向聘任;開展人才和項目合作,協同引進和培育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在資金支持方面,發揮政府性引導基金作用,鼓勵設立市場化基金,完善互認銜接的科技創新券合作機制。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協同推進營商環境一體化建設,加快推動政務服務標準統一、資質互認、區域通辦;共同建立異地遷移企業跟蹤服務機制,解決企業面臨的稅收優惠、員工子女入學、就醫、社會保障等實際問題。在法治環境建設方面,健全跨區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協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三地政策法規制定的溝通協作,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共同促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
“由一到三”再“由三到一”的立法工作路徑
2023年4月,三地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召開聯席會議,初步謀劃將推進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納入協同立法規劃。5月下旬,三地人大常委會商議共同作出法規性質的決定。6月,三地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會同教科文衛工作機構和政府的科技、司法行政等部門組成聯合立法工作專班,啟動了立法工作。
為了保證這項立法既立意鮮明又思想統一,立法工作專班確定了決定草案起草先“由一到三”再“由三到一”的工作路徑。據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楊金深介紹,6月,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前期三地聯席會議初步研究的基礎上,先行從省科技廳調研做起,了解三地的合作基礎和未來走勢,起草了統一文本的決定草案初稿。7月初,立法工作專班對決定草案初稿進行了集中研究,決定采取“由一到三”的模式,即在草案初稿的基礎上由三地分別研究并提出各自的修改稿。7月中旬,立法工作專班再次進行了集中研究,對三地提出的修改稿進行整合,實現了“由三到一”的轉變,形成體現三地共同意見的同一文本決定草案稿。經過一系列調研論證和反復修改,決定草案的內容基本確定,具體條款基本成熟。9月26日,京津冀人大立法協同工作機制第十次會議在天津召開,原則通過了決定草案。
在協同立法過程中,三地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時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和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三地黨委的部署要求,用立法回應發展關切、解決實際問題,為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貢獻法治力量。
(來源:《中國人大》雜志2023年第24期)
(責編: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