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
星星之火在革命搖籃井岡山點燃,共和國的襁褓歲月在紅都瑞金度過,長征出發的軍號在于都河畔吹響……回顧百年奮斗歷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承載著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領導人民經過浴血奮戰和艱辛探索建立起來的,與江西這片紅色沃土有著深刻的關聯。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走進江西,探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贛鄱大地的歷史淵源,感受時代前行中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萬千氣象。
圖為瑞金市葉坪革命舊址群謝氏祠堂。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瑞金市人大常委會供圖)
江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這里走來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四月,清明時節,贛鄱大地正是雨季,瑞金市下起了蒙蒙細雨,雨水飄落在路燈上、橋墩上,洗得鐮刀、錘頭和紅星的標志,鮮艷奪目。
記者來到瑞金城西的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史陳列館。進門處,一行醒目的大字熠熠生輝——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這里走來!
參天大樹必有根,有根則枝繁葉茂;萬里江河必有源,有源則氣勢磅礴。江西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先烈先輩的戰斗足跡,一草一木都記錄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偉大探索。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等率紅四軍主力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出發,踏上了轉戰贛南的艱難行程。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1930年秋至1931年秋,紅軍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先后粉碎國民黨反動派三次“圍剿”,使贛南、閩西根據地連成一片,并以瑞金為中心發展為中央革命根據地。
在革命根據地蓬勃發展的形勢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葉坪謝氏祠堂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歷史在這里回響,偉業在這里啟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地區執政的重要嘗試。
工農兵蘇維埃的探索實踐,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施行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選舉產生各級蘇維埃政府,廣泛吸收工農群眾代表參加政權管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我們黨在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的具體實踐中,確立了黨對蘇維埃代表大會的領導原則和具體制度。“一蘇大”通過的包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在內的各項法律和決議案,都完整準確地貫徹了中央的精神和要求。
翻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這部黨領導人民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性文件中明確,蘇維埃全部政權是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的,最高政權為全國工農兵會議(蘇維埃)的大會。在大會閉會期間,全國蘇維埃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最高政權機關。
蘇維埃公民在16歲以上皆享有蘇維埃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從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三次民主選舉,許多地方參加選舉的人數占選民總人數的80%以上。
在這一時期,各項法律、法規、條令,由代表大會根據工農利益制定和頒布,一切重大問題根據民意討論決定,在制定法律時,讓建議、起草、審議、通過、頒布五個程序銜接有序。在短短三年內,中央蘇區以憲法大綱為核心,先后起草和頒布了包括土地法、婚姻法、勞動法等在內的130余部法律、法令、條例和訓令,形成了初步配套的法律體系,基本達到“全、細、深、嚴”的程度。
星火燎原,地辟天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和兩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創建了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為新中國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供了“初始樣本”,為新時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初始經驗”。
瑞金:傳承紅色基因,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葉坪鎮、葉坪村,“一蘇大”舊址,古老的樟樹抽出新的枝椏,坐落在人大制度發展史上的謝氏祠堂迎來一批批游客。
故人故事故址,人們緬懷著戰火中的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得何等不易;新年新月新日,人們談論著對今日瑞金發展的驚嘆與欣慰。
昔日紅都留勝跡,為民本色傳千秋。過去,英雄的瑞金城,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偉大探索提供了豐沃的土壤;今天,全過程人民民主,讓這塊紅色的土地孕生振興的力量。
距“一蘇大”舊址不遠處,葉坪鎮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正成為紅色“新地標”。“村里遭遇旱情,希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圩日期間,攤點、車輛亂擺亂停,影響出行安全。”……每月7日,是葉坪鎮人大代表選民接待日,全國、省、市、縣、鄉鎮五級代表駐站107人,定期進站接待選民,面對群眾提出的問題,五級代表們耐心傾聽、仔細記錄,為發展謀良策、為群眾謀幸福。
曾經,“一蘇大”上,大家冒著敵軍的轟炸隱沒在小樹林中進行分組審議;今天,聯絡站里,鄉村民情、地方發展、村規民約、家國重法……人們暢所欲言、言無不盡。這是跨越時空的今昔對比,也是為民本色的有形傳承。
四月的細雨中,記者來到了瑞金市東南的澤覃鄉希平村。澤覃,是為了紀念毛澤覃烈士;希平,是為了紀念中共瑞金首任縣委書記鄧希平烈士。可以說,光從地名上,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紅色情懷。
中央蘇區時期一次人口普查顯示當時瑞金有24萬人,其中參加紅軍的有4.9萬人,犧牲的烈士中有名有姓的17166人。“我們鄉有名有姓的烈士有857位,希平村有72位。”澤覃鄉黨委書記胡佰林告訴記者,“這些年,許多村民搬出去住了,只在祭祖時回來。我們看到烈士的舊居、祖宅因年久失修頹圮,就在想有什么兩全其美的辦法。”
紅色,不僅是不能忘卻的情懷,還是鄉村振興的寶貴資源。去年,鄉黨委牽頭、人大代表組織、村民參加,一場場議事會召開,討論出一個可行的發展方案——黨支部+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即由黨支部牽頭流轉房屋6200余平方米,整合各類資金,統一施工,完善基礎設施,通過招商引資,由運營公司集中運營,村民可獲取租金,村集體經濟每年也可增收20余萬元,同時帶動返鄉農民就業100余人,真正實現民富村強。
記者走進澤覃鄉希平村塘背小組和美鄉村建設點,看到整齊的油菜花田,閑置的老宅變成了民宿、非遺館、商業街,廢棄的農具、朽木等成了藝術品,泥墻黃屋、青磚黛瓦、庭院籬落、小渠流水……處處洋溢著鄉土氣息,細微之間飽含著濃濃的鄉村情愁。
“革命老區,要充分發揮紅色基因獨特優勢,不斷拓展和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時代內涵。”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贛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瑞金市委書記尹忠說。
尋烏:加強調查研究,走到群眾中去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拼著精力把一個地方研究透徹。”
“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
……
這些振聾發聵的語句,出自毛澤東同志的《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這兩部雄篇,是毛澤東同志1930年5月在贛南尋烏縣開展為期一個多月的社會調查后寫就的。
通過在尋烏扎實詳細的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提出了“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一著名論斷。此后,毛澤東同志在兩次“全蘇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以及在《今年的選舉》、《鄉蘇怎樣工作?》、《才溪鄉調查》、《長岡鄉調查》等著作中,就國家政權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闡述,成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萌芽。
尋烏調查紀念館一隅。周譽東/攝
小雨紛紛中,記者來到贛州市尋烏縣。縣城西南的馬蹄崗上,尋烏調查紀念館靜靜矗立。館內,陳列著一桌六椅,人們似乎看到,來自小鎮各階層的受邀者暢所欲言,而坐在下席的毛澤東同志認真聽、不時記、時而問,甘當“小學生”。這是我們黨到群眾中去的不朽印記。
“尋烏調查深入實際、深入基層,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用大量事實、數字材料說話,多用大白話和方言,真正做到了全面詳盡、原汁原味。”贛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多仙說。
尋烏調查紀念館對面,是一個小小的代表聯絡站——長寧鎮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傳承尋烏調查唯實求真精神,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聯絡站墻上寫著標語,“在調查中提高履職能力,在履職中踐行人民民主”。
“尋烏縣公立托育服務機構建設項目方案設計”、“尋烏縣思源幼兒園建設項目方案設計”、“尋烏縣實驗學校建設項目方案設計”放在站內長桌上,進站的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翻看著三本設計方案,不時討論。
“我們在進站接待選民時發現,大家反映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是托育難、入學難。”長寧鎮人大代表何山紅說。
“代表們把群眾意見反映上來后,我們組織了多位人大代表、教育專家深入群眾走訪調查,發現教育資源缺乏問題較為突出。”尋烏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嚴志林告訴記者。此后,縣人大積極對接縣政府,將幾所學校的建設納入尋烏縣人民政府2024年實施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清單中,大力推進。據悉,明年,上述學校將建設完畢,正式開學。
尋烏的高山林海中、村居老宅里、智慧大棚旁、泡菜車間內,都能感受到一種生機勃勃的律動。這是時光流轉碰撞出的火花交融出的碩果。
尋烏縣晨光鎮金星村角背圍龍屋,在南橋鎮高排村陳氏云魁公祠“大夫第”,可以看到客家先民們的篳路藍縷。如今,晨光鎮里蔬菜大棚林立,蔬菜瓜果直供港澳;南橋鎮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大家圍坐一張桌子,同喝一壺茶,面對面交流,構成一幅幅惠民祥和、其樂融融的暖心圖。
“拜群眾為師,主動走到群眾中去,解決問題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嚴志林感慨,“尋烏的發展,靠的就是群眾的智慧與力量,這也是對尋烏調查唯實求真精神的新時代傳承。”
井岡山:民主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山千疊,云如霧,映山紅,翠竹幛。由贛南過羅霄山脈,便到了井岡山。井岡山是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工農武裝割據”的偉大開端,更是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之源。
1927年,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在紅軍部隊中設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制度;官兵吃飯穿衣一律平等,都是紅米飯、南瓜湯,“從軍長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
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的斗爭》中講道:“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軍隊內的民主主義。”
2023年6月28日拍攝的“井岡紅旗”雕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這廣為傳誦的詩句,放在如今的井岡山上,仍然貼切。汽車駛入井岡山的竹海,如一葉扁舟穿行碧浪之中。無涯無際的青翠竹林、倏爾生發的磅礴云霧、連綿起伏的山勢、蜿蜒盤旋的道路……山巔、云間,神山村。
今天,基層民主正融入鄉村振興的每個“細胞”中。
打糍粑是一大民俗特色。記者看到,來自深圳的研學團圍著村民左香云家門口的石臼躍躍欲試,你一掄我一錘,嘴里念著當地俗語:“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我們通過多種途徑為每戶村民籌措資金2.2萬元入股到黃桃、茶葉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本金的15%進行分紅,確保戶戶有股份、人人有工資。”神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展陽介紹,以前,神山村大多數人外出打工掙錢,導致很多地撂荒。
曾經的神山村,因為偏僻,一直走不出貧困的循環。而今的神山村,立足本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通過流轉土地,因地制宜發展茶葉和黃桃產業,成了四鄰八鄉有名的富裕村,還戴上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頂頂桂冠。
幾年前,神山村還只有二十幾人留守,如今常住人口已有170人左右。彭展陽說:“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是2015年的近11倍。”
“其實,這樣的發展道路,是村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彭展陽說,每個月,村委和人大代表都要召集村民開“碰頭會”,每戶至少一人,研究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以黃桃為例,井岡山周邊縣市都種植了黃桃,品種相似,價格相近。為打響神山村黃桃的品牌,提高產品利潤,大家經過市場調查和集體決策后,我們注冊了‘神山村’黃桃商標,隨著旅游團,帶去全國各地!”
記者手記
行路江西,處處可見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從葉坪村里的千年古樟,到井岡山上的紅豆杉,它們于毫末中扎根、在戰火中生長,至今已凌云直上、蒼翠如蓋。
70年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枝繁葉茂、歷久彌新,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也正因其深深植根于中國土壤,深深植根于人民當中。
江西河流眾多、水系發達,襟五河而帶鄱陽,哺育了四千多萬老區人民。“章”、“貢”兩江合流,成贛江;“尋河”、“烏水”相遇,有“尋烏”。
沿著歷史的河流向前溯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憑空設想出來的,也不是從外國照搬過來的,而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和不斷探索得來的。
今天,從城市到鄉村,從高岡到原野,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到群眾生活的細節中,如同水源滋潤著贛鄱大地。
民情民意被傾聽,急難愁盼能解決,振興步伐在加速。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今天,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賦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新的時代內涵和使命任務,這片紅色的土地將譜寫出怎樣的新篇章?讓我們一同期待!
(來源:《中國人大》雜志2024年第8期)
(責編:高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