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京津冀人大協同監督第一次聯席會議在石家莊召開,確定三地人大明年圍繞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等情況開展協同監督,共同查找問題并推動解決。這是京津冀人大首次對大運河開展協同監督。
今年關于大運河的“新事”不少:冀魯豫七縣市組建大運河旅游合作聯盟,大運河滄州段南川老街正式開街……為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一流淌千年的文脈,不久前,于樹軍等8人組成的一個小團隊,用15天時間沿大運河騎行1782公里。
于樹軍是滄州市民,住在大運河畔,對大運河有深厚的感情。“大運河文化帶包含了水利、漕運、船舶、商事、飲食等多種文化形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可得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一趟下來他感觸很深。
千年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標志性文化符號。近年來,京津冀三省市將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為重要工作予以推進,持續推動三地大運河沿線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交流以及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雖然保護成效明顯,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大運河文化面臨著物質文化遺產缺乏及時修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力不足、生態空間擠占嚴重、跨區域合作機制有待加強等。
一水連通京津冀。對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需要凝聚三地合力。
今年1月1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關于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決定正式實施。“該決定涵蓋了大運河遺產保護協同、生態保護協同、文旅融合協同、執法協作等內容,實現了同步立項起草、同步調研論證、同步審議發布。”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馬桂旺說。
如何防止法律法規“一立了之”?
立法先行,監督緊隨。根據此次聯席會議通過的《2024年京津冀人大協同監督工作方案》,三地人大將圍繞該決定貫徹實施情況,以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宣傳、文化帶建設、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等,通過調查研究、執法檢查等形式協同開展監督檢查。
聯席會議上,京津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分別就如何更好推動協同監督工作開展發表意見,“將以不怕揭短、敢于直面的勇氣,用好各種監督方式,下功夫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12月8日18時,記者將這一消息告訴了于樹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不僅有法治保障,還有了協同監督,是件大好事。”于樹軍高興地表示,他將和朋友們積極參與到監督活動中,為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高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