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具體數字分析絕對規模和規模變化情況
審查政府預算,首先要從總體規模上對政府財政收支有一個總體的概念,表現為收入規模、支出規模等,通過絕對數字來體現。如財政總收入、財政總支出、財政赤字總額、政府債務余額等,通過幾個關鍵數字就能夠對政府預算的收支規模和財政狀況有一個基本的總體性認識。同時,對于規模的變化情況,還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的數額變化來反映。如財政預算收入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加或者減少×××億元,財政赤字規模增加或者減少×××億元等。這種絕對數字可以反映總體規模和規模上的變化。
二、通過相對比率分析結構及變化情況
1、通過相對比率可以反映增減變化幅度
如在了解預算總收入、預算總支出、財政赤字、國債余額總規模,以及增減變化絕對數額的情況下,通常也通過相對比率來反映變化情況。如財政收入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長或者減少了××%,財政支出增加或者減少了××%,等等。通過增減變化幅度的大小,以及變化的原因分析,可以判斷這種變化是否合理。
2、通過分析一些比率指標來反映相關情況
如通過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可以反映在國民收入分配關系中,政府所占的份額,可以判斷政府收入規模是否合理。再如,對于政府債務狀況,可通過赤字率、負債率、債務依存度等四方面來判斷。
3、通過計算法律規定的相關比率判斷預算安排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
4、通過相關比例分析對收入或者支出結構做出判斷
比如通過比較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的比例關系,可以對預算收入的穩定性和規范性做出相應的判斷。通過對預算支出各科目所占的比重以及變化情況,可以判斷預算支出結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當年的政府工作要求等。
三、相關預算表欄目及預算表之間橫向對比審查
1、對預算收支平衡的審查
如審查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和支出預算表時,主要根據收入總量與支出總量間的邏輯關系,審查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額是否等于支出總量(全國公共財政支出+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地方公共財政結轉下年支出)與收入總量(全國公共財政收入+調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差額。
2、審查相關預算表之間相關數字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如審查預算收入支出總表與相關收入支出的明細表間的數字是否相一致、相協調等。
四、對固定項目和連續性項目進行縱向對比審查
1、對一些固定預算收支項目的審查
如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當中的增值稅與消費稅稅收返還,在財政體制或者稅收政策沒有發生調整的情況下,其變化應當體現出與經濟發展的正相關性。
2、對一些連續性預算投入項目的審查
五、對不同部門同一性質的支出進行比較分析審查
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同一性質的指標進行多部門的分析比較,通過判斷部門間預算支出差異的合理性,來對相關預算部門間的預算支出是否合理做出相應的判斷。主要適用于在審查部門預算時,就具有共性的相同性質的預算支出項目進行審查,以判斷預算安排的合理性與公平性等。例如,在審查基本支出項的“一般商品和服務支出”項目時,該項目主要包括的是辦公費等公用經費支出,在同一性質的部門,其人均標準應該是大致相同的。如果性質相同的不同部門間差異過大,則可能存在預算分配的合理性問題。再如,目前對各部門“三公經費”支出的審查,可通過對部門支出的絕對數額的增減變化、不同部門間人均支出的比較等審查,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審查部門“三公經費”支出的合理性。
(責編:曹蓉)